一件非常錯綜複雜的事必須明白:如果你沒有在愛,你是孤獨的。如果你在愛著,真正地愛著,你成為單獨的。孤獨是憂傷;單獨不是憂傷。孤獨是一種不完整的感覺。你需要一個人,需要一個不在的人。孤獨是在黑暗之中,裏面沒有光亮。一間黑暗的房間,等啊等,等著有人來燃起光芒。
單獨不是孤獨。單獨意味著你是完整的。不需要什麼人,你足夠了。這發生在愛裏面。愛著的人成為單獨的———通過愛你觸摸你內在的完整。愛使你完整。愛著的人彼此分享,但那不是他們的需要,那是他們洋溢的能量。
兩個感覺孤獨的人可以做一個合約,可以走到一起。他們不是愛著的人,記住。他們依然孤獨。現在,因為另一個人的出現,他們沒有感到孤獨——如此而已。他們多少欺騙自己。他們的愛只是對自己的一種欺騙:我不孤獨——有別人在。因為兩個孤獨的人相遇,他們的孤獨基本上是雙倍的,甚至是許多倍的。那就是通常發生的。
- Nov 15 Fri 2013 12:40
愛與內在的探尋
- Nov 12 Tue 2013 16:22
2014年,來奧修花園,讓心花朵朵開
- Nov 06 Wed 2013 21:23
每一種感官都有兩扇門
我們知道關於外在感官的事情,但是每一種感官都有雙重層面。例如眼睛。眼睛可以往外看。這只是它的其中一個作用層面。眼睛也可以向內看。那是它的另一種層面。你也可以聽內在發生的事情。那是另一種功能、另一種層面。每一種感官都有兩扇門。一個是對外在世界敞開;另一個則是對內在世界敞開。每一種感官都有外在與內在,但是我們只把我們的感官用在其中一個方向。我們已經變得固定;我們忘記了這些感官也可以被用於向內探尋之上。
一旦得到了感官隱藏的層面,許多事情就變得有可能了。一個新世界在你面前展開。內在就像外在一樣的寬廣、內在就像外在一樣的廣大。你剛好站在中間:你正站在內在宇宙與外在宇宙之間。
外在是寬廣的。人們說外在是無限的、是無始無終的;它是沒有邊界的。內在也是一樣。沒有邊界,內在的空間也是無限的。外在正在被科學方法探尋著。內在可以透過瑜珈方法而尋找。
- Oct 31 Thu 2013 16:36
男女的能量極性
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什麼是力量。關於成為男人或女人是什麼意思,我們都受到制約。我們是在孩提時從父母身上、從社會上學到的。孩子經由觀察父母學習到男性與女性特質。他(她)學習到所有關於男女的「應該」和所有的想法,不是學到男女自然的天性。結果是我們開始更重視外在,而不是真實。舉例來說,如果有人用社會所認為「有力量」的方式行動,我們會覺得這個人「強壯」,而事實上這個人也許只是掩蓋或嘗試控制他(她)的軟弱與恐懼。所以呈現出的事實就不是「力量」,剛好相反。
另一方面,真正的力量是種脆弱,對事物本質敞開。力量決不會來自我們的制約,它不是種學習,而是種發現。如果在成長過程中,男孩太依附他的母親,他就會失去來自父親的男性能量。如果女孩太靠近父親,她就會失去來自母親的女性能量。在童年初期,母親對男孩跟女孩來說都是重要的人。
就男孩而言,為了要成為男人,他需要離開母親,進入到父親的影響範圍中。在部落文化裡,他們依舊有這樣的成年儀式(男孩進入到男人的世界),這是在我們現代的社會已經不復有的了。在部落裡,男孩將不被允許跟女孩玩以及繼續待在母親身邊。這很重要,為了成為男人,男孩需要從母親身邊離開走向他的父親。但是在一個家庭中,倘若母親鄙棄父親或是對男人帶有憤怒,她就不會允許男孩走向父親,她依舊對孩子來說具有支配性。對男孩而言,為了成為男人想要獲得男性能量將變得很困難。
- Oct 31 Thu 2013 16:28
除非是有意識的愛,否則它會帶來極大的痛苦
有一些最基本的事必須要明白。
首先,男人和女人是同一雙手中相對的兩隻手掌,是對立的兩極。這種生命的對立使得他們相互吸引。相距越遠,吸引力就越大;彼此之間的差異越甚,就越具魅力、美麗和吸引力。而這正是整個問題之所在。當他們走近的時候,他們希望走得更近,他們希望融入彼此的生命,他們希望合二為一,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,——但他們全部的吸引力是基於彼此的對立之上的。而和諧則恰恰基於對立的消失。
除非是有意識的愛,否則它會帶來極大的痛苦,造成極大的煩惱。所有的戀人都是有煩惱的。這種煩惱不是個別的;它是事物的本質。他們原本或許不會相互吸引——他們稱之為墜入愛河——他們無法解釋為什麼彼此之間會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。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原因;由此產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:最幸福的戀人往往是那些從未碰過面的人。
- Oct 22 Tue 2013 15:25
跟我保持和諧的關係,將會摧毀你,將會蛻變你
問:我覺得跟你的著作有一種和諧的關係,幾乎就像一個同時代的人。如果我變成一個門徒,這種感覺一定會改變。這種改變是有益的嗎?
奧修的回答:跟我的著作保持和諧的關係是一回事,而跟我保持和諧的關係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。被我的作品所說服將不會改變你,它只會增加你的知識;跟我保持和諧的關係將會摧毀你,將會使你空無化,將會蛻變你。當你在讀我的著作時,你是主人,你擁有那本書,你可以繼續找到很多方式來護衛你自己,而反對那本書,書不能夠有太多的作為,你可以很自由地以你自己的方式來解釋它。
你一定是這樣在做,所以你才會說:「我覺得跟你的著作有一種和諧的關係,幾乎就像一個同時代的人。」透過那些情況,你的自我就被滿足了。
- Sep 30 Mon 2013 14:22
為什麼人會願意壓抑自己、建立有害自身的防禦機制?
問題:為什麼人會自願壓抑自己,並且採行有害自身的防禦機制呢?
奧修的回答:為了生存。小孩子是很脆弱的,他無法靠自己生存。你可以剝削這一點,可以強迫孩子去學所有你想要他學的東西——這就是史基納(B.F.Skinner)等行為學家一直在實驗室裡進行的;他教鴿子打乒乓球,但是用一樣的手法:獎賞和處罰。如果牠們打的話,就會得到獎賞;如果牠們不打、心不甘情不願,就會被處罰。如果牠們做了正確的動作,就會得到獎賞、得到食物;如果牠們做了錯誤的動作,就會被電擊。即使是鴿子,也都開始學著打乒乓球了。
馬戲團裡的做法一直都是這樣。你可以去看看——即使是獅子,很美麗的獅子,都被關在籠子裡,大象也按照馬戲團領班的鞭子在動作。牠們被餓著,然後又被獎賞——處罰和獎賞——整個手法就是這樣。你在馬戲團裡對待動物的方式,就是你一直用以對待小孩的方式。但你是很下意識的,因為你就是這樣被對待的;你只知道這種訓練和帶大小孩的方式。這就是你稱之為「帶大」小孩的方式——事實上,這是在「帶小」他,這是在強迫他們進入比較低層次的存在,而不是把他們提升到比較高層次的存在。